当前位置:首页>>走进白坭>>见证白坭>>历史底蕴

发布时间:来源:

传说因西江龙王的庇佑,白坭风调雨顺,水美粮丰,男耕女织,一片太平盛世。后来,西江龙王因功绩卓著,被传召至天宫提拔任用。为了表达心中的不舍之情,百姓划着龙舟为西江龙王送行,渐渐地形成“赛龙”的习俗,并一直延续至今。这虽然是民间传说,但也反映白坭的赛龙历史悠久。

传统龙舟活动全过程包括请龙(出水)、出龙(走乡串村)、扒龙(竞渡)、藏龙(将龙舟再沉入河塘中保存)几个步骤。其仪式都很庄严的。

“四月八,龙船挖”,“起龙舟”是白坭镇的传统习俗之一。每年龙舟比赛之后,龙舟埋于村边河底处,直至来年农历四月初八,即传说中佛世祖生日(浴佛节),才由村中父老主持,进行一番拜祭,之后由青壮农民下水将龙船挖出,肩托上岸,打整涂油。这一仪式叫做“出水龙”。屈大均在《广东新语?事语》中云:“四月八日浴佛,采面荭榔,捣百花叶为饼。是日江上陈龙舟,曰出水龙,潮田始作。”讲的就是这件事。旧时的龙舟是松木造的,每年龙舟节过后要埋在河涌泥里防止暴晒,到来年龙舟节前挖出来检修、打油,而现在的龙舟都由杉木制造,所以“起龙舟”已难得一见。

民国时期白坭圩与三水县内的芦苞圩、青岐乡、独树岗村最盛行赛龙。赛事多在端午节期间举行,以此贺节。那时赛事由当地有财有势的人当“龙船头”,负责筹款和主办。赛龙物品有罗伞、金猪、锦标等。邻县顺德、南海、清远等地的龙梭也来参加。竞赛多是五人、七人的小龙梭,以及十二人龙(后变革为十一人),比赛形式不限时间,以最终夺锦定名次。比赛(放绑)时间多定在下午一时。龙舟一开始,所有参加比赛的龙舟集中一处,只听号令一响,千桡竞发,百舸争流,浪遏飞舟。桡手们手起桨落,前俯后仰,十分整齐。龙舟就像箭一样飞驰而去,有时几乎腾离水面。两岸人山人海,呐喊助威,鼓声、鞭炮声,汇成了一曲赛龙夺锦的交响曲。

盛世修志,太平赛龙。解放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白坭曾举办过“通天埠”龙舟赛,标步、看台就设在白坭圩基围外海边(西岸横基落斜坡对开约三十米外,白坭人称这段河为海。当时该河段北通金本天湖坦,南通大窖沙尾,上下连接西江,每年除冬天外,河水充盈,可通行肇庆至江门、江门至梧州的花尾渡客货船,白坭是必停泊的重要码头),观者逾万,场面热闹。

改革开放后,白坭社会各项事业和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,传统的赛龙舟白坭更是方兴未艾。以政府搭台、企业(个人)赞助、民间唱戏的形式,将赛龙时间由端午节改为国庆节,先后举办过多次龙舟竞赛,除有一次标步设在欧阳码头外,其余均设在西岸码头。多数在中午十二时“放绑”,以扒“转数”决名次,赛事多在下午三时许结束。比赛日白坭城乡万人空巷,人们扶老携幼前往观看,远近观众数万,把西江赛场的岸边挤个水泄不通,水上的吆声、岸上的喝采声、广播喇叭声、鞭炮声不断,场面热闹非凡。

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金竹、东岸、清塘、新生、岗头等村组亦分别在樵北涌、水库举办过多次“村标”龙舟赛,有力推动全镇群体活动的开展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镇拥有5人龙舟200余艘,11人龙舟、50人龙舟各100多艘,这是一笔可观的群众体育资源,又是镇文体活动的主力军。如今白坭赛龙除了政府牵头组织全镇性的大型赛事外,各村(居)委和部分村民小组亦于每年或端午、或中秋、或国庆,分别举办规模不等的龙舟竞赛,奖品资金多由村中创业有成的村民赞助。赛场多在樵北涌或东岸水库、解放沙水库,甚至是在村中池塘转几转过过瘾亦有之。

白坭龙舟文化是白坭文化史的一个缩影,演绎出当代白坭人那种“务实包容、团结拼搏、力争上游”的精神风貌。为全面宏扬龙舟文化,白坭镇正在积极申报“广东省龙舟之乡”。

copyright www.ss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安备案4406073010505 粤ICP备05101457

版权所有@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政府 http://www.ltgxled.com

最佳分辨率:1024*768 浏览器 IE6以上